1、句號:表示陳述句句末的停頓。
(1)句后有括號的句號:括號內的內容如是補充說明前面內容的,句號加在括號后。如句子是一句完整的引文,后面是引文的出處,句號加在引號內例:
A、“菱很小,但很嫩,味道十分鮮美。”(茹志鵑《靜靜的產院》)B、這是我國現存古建筑中最早的盤龍殿柱,雕于宋元佑二年(1087年)。
(2)引號后的句號:如是全引的,即引文是獨立的,句號加引號內;如引文是行文中的一部分,即不是獨立引用的,句號加引號外(引文放句子中間不須停頓的,不加標點)。例,
A、老子說過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。”
B、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”,“止謗”使得老百姓“道路以目”。
2、頓號:表示句中并列詞語之間小的停頓。
(1)句中概數的中間不用頓號。例,這瓷器有五六百年歷史了。
(2)習慣上不須停頓的并列詞語之間不加頓號。例,兄弟要敬重父母。
(3)多個并列詞語,前面的之間用頓號,最后兩個詞語之間用“和”或“及”等。例,義理、考據和辭章。
(4)并列詞語之間有問號或嘆號的,不再用頓號。
3、冒號:表示提示性語句后邊或總括性語句前邊的停頓。
(1)提示的內容不是句子的全部,不能用冒號。
(2)提示的內容不一致,不能用冒號。
(3)不想強調提示語的,不用冒號。
例,華大媽跟著他走,輕輕地問到,“小栓你好些麼?——你仍舊只是肚餓?……”
(4)“XX說”在提示語后的不用冒號。
例,“哦,皇帝免冠了!”魯迅先生說。
4、引號:用來標明們文中的引用部分或具有特別意義的詞語。
(1)原引用,意引不用。例,
A、他說過,沒人的時候關好門。B、他說:“沒人的時候關好門。”
(2)引語中的引語加單引號。例,小王說:“‘勞動能鍛煉人’,這話是對的。”
(3)其它:
A、著重強調的詞語:包身工沒有“做”和“不做”的自由。
B、特定含義:人民親熱地叫他“量天尺”
C、反語:這種“文明的懲罰”,有時候會叫你繼續到兩小時以上。
D、特稱:今天是“五一”。
E、引詩歌時,每節開頭加前引號,結尾才加后引號。
F、引文是獨立的全引,句末標點放引號內;如引文是行文中的一部分,即不是獨立引用的,句號加引號外(引文放句子中間不須停頓的,不加標點)。
5、問號:表示疑問句后的停頓。
(1)表選擇的問句,中間的加逗號,句末加問號。例,明天的旅行,你是去呢,還是不去?
(2)用在特指問句中,每句問語后都加問號。例,除了他能去,誰呢?你嗎?你能去嗎?我看你不能去吧?
(3)局部引用,以下情況保留問號:我一進教室,就看見“你在浪費時間嗎?”的標語。
6、感嘆號:主要表示感嘆句句末的停頓。
(1)兩感嘆句連用,后一句加嘆號。例,啊,啊!春天來了。
(2)局部引用,以下情況加嘆號:墻上貼著“嚴禁吸煙!”的標語。
7、破折號:
(1)用在文中表注釋的部分之前,跟括號的作用相近。通常比較重要的注釋用破折號,不很重要的用括號。例,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——生命。
(2)表語意的轉折、轉換、遞進、說話的延長、中斷、省略、提示和總結上文等。例,
A、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優美的歌嗎?——不,歌未免太鏗鏘了。(轉折)
B、“畫得真好——你為什么這樣勇敢,不怕他?”(轉換)
C、“我的朋友們啊,”他說,“我——我——”(中斷)
D、我們站在天安門廣場深情地呼喚:周——總——理——
F、朋友!你是這么愛我們的祖國,愛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,你一定會深深地愛我們的戰士,——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!(總結上文)
G、“要說出身名門,——”芍藥端莊地頷首微笑。
(3)破折號前是問號或嘆號的,可保留。
例,熱愛書吧!——這是知識的源泉。
8、省略號:
(1)號前是完整句子的,句號照用:風,更猛了。雪,更大了……
(2)號前不是完整句子的,不用點號:他走進教室,拿起書包……
考點解析
本考點要求學生熟悉標點符號的種類,掌握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、作用及書寫位置,著重掌握冒號、分號、破折號、引號、問號的用法及標號與點號的連用;能給現代文、文言文加標點;對錯、漏標點能加以改正或補出,做到書寫規范,使用正確。近幾年來,考試頻率最高的知識點有:①問號的使用。②引號與相關點號的位置關系。③用句號、冒號、分號、逗號、頓號顯示文章的層次。
知識要點梳理
一、標點符號的種類和用法
標點符號16種,這是1990年國家語委和新聞出版署重新頒布的《標點符號用法》的最新數字。包括句號、問號、嘆號、逗號、頓號、分號、胃號、引號、括號
、破折號、省略號、著重號、連接號、間接號、書名號、專名號。
標點符號分點號和標號兩類。下面分別敘述
[點號]
點號的作用是點斷,主要表示語句的停頓、結構關系的語氣。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,點號可分為句末點號和句中點號兩種。
1.句末點號
包括句號、問號、感嘆號三種,表示一句話說完之后一個較大的停頓。
(1)句號(。)
句號用在陳述句的末尾,表示陳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頓。
例如:
①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,都要認真學習和了解祖國的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的歷史。
②請把門關上。
③今天我們必須回去。
④下課了。
句子無論長短,只要結構完整,意思獨立的陳述句,句后都應用句號停頓。語氣舒緩的析使句(如例②),有強調意味的陳述句(如例③),有時獨詞句元主句(如例④)表示陳述語氣時也用句號。
(2)問號(?)
問號用在一句話未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
例如:
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?
他是誰?從什么地方來?
使用問號應注意以下幾點:
①反問句和設問句都是無疑而問。前者只問不答,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問句里;后者自問自答,以期引起讀者注意,但二者均是疑問語氣,因而句末都用問號。
例如:
在戰爭激烈的時候,我們不是曾經來回走在田野里尋覓野草來么?
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?是我們勞動群眾
②選擇問句雖然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擇項,但仍然是一個完整的句子,表達完整的意思,因而只在句未用一個問號,句中各項之間用逗號;但有時為了強調各選項的獨立性,也可以在各項之后都用問號。
例如:
她是從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,還是先到衛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?
明天是你去監考呢,還是我去監考呢?
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?還是站在他們的后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?還是站在人們的對立面反對他們呢?
③有些表示委婉語氣的析使句,句末也可用問號。
例如:
請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嗎?
你來一下好不好?
④有的問句,主語和謂語倒置,應注意把問號放在句未。
例如:
怎么啦,你?
⑤有的句子里雖含有疑問詞(誰,什么,怎么樣等),但并非真正發問,而是表達一個陳述語氣,因而應用句號。
例如:
我不知道他去車站接誰。
我沒什么,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。
(3)感嘆號(!)
感嘆號表示感情強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頓。
①表示感嘆句末尾的停頓。
例如:
一旦扎下根,不怕遭踐踏被蹂躪,還是一回回地爬起來,開出小小花朵來的蒲公英!
歌唱吧,為迎接香港回歸!
②語氣很重,很強烈的析使句也用嘆號。
例如:
祥林嫂,你放著罷!
③語氣強烈的反問句后也用嘆號。
例如:
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!
④語氣強烈的獨詞句、非主謂句和帶有強烈感情的感嘆詞,都可用嘆號。
例如:
長途!
飛機!
啊呀!你走錯了。
⑤在稱呼語、應答詞和象聲詞后面,以及標語口號的末尾,如果帶有強烈感情,也都用感嘆號。
2.句中點號
包括逗號、分號、頓號和冒號四種,表示句中的停頓和結構關系。
(1)逗號(,)
表示一句話中間的停頓。
①復句中,分句內部或分句之間,經常用逗號。
例如:
所謂回憶者,雖說可以使人歡欣,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,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寂寞的時光,又有什么意味呢,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,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,到現在便成了《吶喊》的來由。
②句子主語(復雜短語作主語)較長,或主語雖短,但需強調時,或主語后帶有語氣詞時,主語后面要用逗號。
例如:
這巨大的打擊和難言的悲痛,幾乎把吳吉昌擊倒了。
他,就是我們班主任劉老師。
你啊,真不爭氣。
③句子謂語是主謂短語,主語話面有時要停頓,就用逗號。
例如:
這洋八股,魯迅早就反對過的。
④句子賓語較長時,前面用逗號。
例如:
我記得,她那時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姑娘。
⑤狀語在句首,狀語之后用逗號。
例如:
眨眼間,崗尖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經準備好!
⑥用在倒裝句子成分之間。
例如:
出來吧,你們!(主謂倒裝)
荷塘四面,長著許多樹,菇奮郁郁的。(定語后置)
我們的祖國正高速度地向前躍進,沿著勝利的道路。(狀語后置)
⑦用在并列詞組之間。
例如:
桐木嶺,黃洋界,朱砂沖,八面山及雙馬石,是井岡山五大哨口。
鉛筆,橡皮,電子計算器,各式圓規,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,占據了半張辦公桌。(因并列的各個成分有的較長,停頓大)
水稻、小麥、棉花,化肥、石油、煤炭,這些都是國家統購統銷的物資。(因各項之間有不同的層次分別,逗號用來區分不同的并列層次,頓號用來表示同一層次中各個成分的并列)
文章瀏覽
2017年高考語文輔導:標點符號難點分析
來源:網絡 瀏覽:3506 下載:0 上傳:2017-02-05
1